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个世界太嘈杂,是因为我们忘了怎么倾听 | 开启感官,重拾生活 ②

2017-06-19 海藻 有机会网

有机会原创文章

作者:海藻

当忘记了倾听,人们就不再在乎身边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声音,不再在乎要保护什么、减少什么声音。

下次看风景时,试着同时听听“声景”吧。打开听觉,不只是为了在当下去欣赏那些动听的声音,更是为了思考:为了更好的生活,我们想要创造出什么样的“声景”?

 ↑ 蟋蟀与溪流的“合奏”,没有加入任何乐器,这么纯粹的声音,你有多久没听过了?

↑ 图来自Pixabay

怎么听?听什么?

在压力越是过剩的社会,各种减压方法就越是层出不穷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减压活动。从不太健康的大吃大喝和买买买,转变到相对较为健康的旅行、阅读、运动……,我自己也尝试过很多方法去缓解压力,还跟着朋友尝试过几次打坐。这些方法多多少少是有效,但都还是比不上我后来确信的、对我而言最有效的减压方法——倾听。

我以前并不知道打开听觉能让心情平静,这并非因为我“听不见”,而是当时不清楚应该“怎么听”、“听什么”。

↑ 图来自Pixabay

曾经我和很多人一样,生活中充斥的主要声音大致有这几种: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器发出的声音(包括播放音乐),街道上交通和扩音器的嘈杂声,装修拆卸等各种常见的噪声,说话声争吵声……而当夜幕降临时,关起窗户蒙上耳朵睡去,什么都听不到。

与我有关的声音就仅此而已吗?“声音”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,我是在一次又一次新的经历后才体会到。

我与声音

当体验过山中露营,“夜晚”这个词就很难再和“寂静”划上等号。比起几乎安静无声的环境,我更喜欢在蟋蟀、蝈蝈的温柔演奏陪伴之下入睡。偶尔走运的话,还会听到猫头鹰发出的神秘的“呜呜呜”声。但有时乡野的夜晚会太过热闹,特别是当个别顽皮的蛙脱离大部队,跳到你帐篷边唱上一整夜的时候;或者是当一整个村子的狗兴致大发举办深夜K歌赛的时候……不过总体来说,更舒心悦耳的夜晚,还是只能在乡村找到。

我曾在海边整天整天地呆着,不为别的,就为聆听海浪。即便在我完全感觉不到风的时候,海浪声也永不停歇。山泉流淌的声音和海浪声相比要轻柔得多,不过那种立刻就能让心情宁静的效果却是一模一样的。人与水之间,好像是有什么奇特的感应存在。

当听觉变得敏锐,户外时间会有更多惊喜。有一次在公园慢慢散步,走到一棵树下时听到头顶传来清脆的、小小的“嗑嗑嗑”声,抬头一看,是一只松鼠坐在树枝上,抱着颗坚果啃啊啃,全身心地投入、享受美食,根本没有在意我这个旁观者。从寻找声音开始和野生动物相遇,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是孤独的。

但我不得不承认,最让我震撼的动物声音,并非来自偶遇的野生动物,而是来自海洋馆的两头白鲸。鲸没有声带,却能通过气孔创造出任何陆地生物根本没法想象的声音。震耳欲聋、如同来自外星球的“美声”歌唱响彻整个场馆的每个角落。从让心脏都快要跳出来的高频率尖叫,到雷鸣般的低沉吼声,各种颤音,打击乐队般的敲击声…… 如果靠近听的话,会吵得脑子都要炸开。于是我就特意跑到隔壁的一个场馆,听经过两道墙“过滤”后的白鲸歌声。我意识到,地球上还有太多我闻所未闻、想都不敢想的奇妙声音。

夏季的雷声,原本对我来说因为“太吵”而不愿听,但是如果留心去感受,其实跟听鲸唱歌类似的,会获得一种不可代替的震撼感。

从小到大我一直喜欢听音乐,但直到更多体会到不插电的现场音乐,我才了解了“音乐”的更多含义。一次特别的体验是“铜锣浴”,因为之前完全没听说过,没抱任何期待,即便看到那一米多直径、颜色黯淡的铜锣时,也完全没觉得会有什么特别。而当大家躺在黑暗中闭上眼,铜锣响起的时候,我立刻被惊得无法呼吸,起伏而千变万化的锣声像是荒原上的狂风,又像是狂风中的海浪,有时还仿佛觉得天旋地转、好像巨大的怪兽要把我吞噬……不管用语言还是录音都无法去描述。我时而放松、脑袋空空,时而全身颤抖,也有时觉得那股狂风把整个人都“抬”起来了,甚至觉得我不存在了,我成了狂风中的一个微小的分子……

这种“消失”在声音中的经历,还有一次是在合唱中发生。几十人一起发出不同音高的、节奏缓慢的即兴哼唱,没有歌词。开始时我还能听见自己的声音,后来慢慢地,“我”的声音消失不见,我根本不知道我唱的是什么了!这可怎么好。刚意识到这点时有些讶异,但是无论怎么分辨都辨不出了,索性就放松下来,只去关注整体的合唱声,也体会从口腔延续到胸腔、腹腔的,持续的细微震动。我感觉到,似乎引起这震动的并不是我自己,而是当时与我同在的几十个伙伴。

我与声音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,慢慢地,从被动的听,到主动的寻找和创造,我不再强迫自己去接受不必要的噪音的存在,不再能容忍终日被电子产品发出的声音包围的束缚感。

我信任听觉带来的身体感受,并遵循这种感受去调整生活的方式。

家中的电视早就被送给二手商贩,以前购买的昂贵耳机也常被丢在抽屉睡大觉。我知道我最需要的声音,是真实有生命的、不插电的、与自然合拍的,于是就尽可能去寻找和创造这样的声音。

在城市中,被电子产品、嘈杂的交通、噪音包围的我们,很容易忘记“倾听”这件事原本是有多美好,更容易忘记如何从声音中寻找大地想要传达的讯息。

而要想重新打开听觉,根本不需要谁来教,只需要很简单的行动:安静下来,拔掉电源线,走进自然。

↑ 图来自Pixabay

倾听的意义

减轻压力

用声音来减压甚至治愈疾病,其实自古就有。在现代,声音疗愈(sound therapy)已经是越来越受人欢迎的替代医疗方式,让声音作为天然的“药物”。包括上文说到的“铜锣浴”,就是声音疗愈的方法之一。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声音疗愈的确有效,不论是演奏的音乐,还是自然界的声音,都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、改善情绪,甚至减缓身体的疼痛感等。[1]

我曾经接触过国内一个做音乐治疗的团队,他们的项目之一是跟几家医院合作,为即将进手术室的病人演奏音乐,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,效果的确很好。音乐治疗是将音乐、医学和心理学相融合,近年来引入中国后,慢慢成为一个新的领域,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这个专业。音乐治疗不是随机听音乐那么简单,而是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加以选择,而且越来越多地用到参与式的方法,比如让众人一起参与即兴演奏、合唱,甚至加入舞蹈、冥想等等元素。想象一下,或许未来在更多的医院中,音乐的确能代替一部分有害的药物,那时的医院会是什么样?

↑ 利用萨满鼓和颂钵等乐器做声音疗愈,图来自colourofsound.org

而自然界的声音不仅能让人更放松,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。一项来自Rensselaer理工研究所的研究说,工作时播放自然背景音(比如山中溪流的声音),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、改善情绪,自然背景音比其他普通的“白噪音”效果更好。[2] 当然,使用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,尽量选择较为平缓、宁静,没有太多起伏的声音,比如像流水、雨声、风吹树叶声等等,就比鸟鸣或蛙鸣声更适合在工作环境播放。

或许你也可以跟同事商量商量,怎样让公司的“声景”变得更自然呢?

保护自己

用听觉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,本是哺乳动物的本能。曾经,从小开始就训练听觉是人类也必须要做的事,否则便很难捕捉到猎物,也没法及时逃避开猛兽、恶劣天气等危险。可是在现代生活中,听觉是否已经不再是必要的生存技能呢?并非如此。至少对全世界数千万的盲人以及上亿的低视力人群来说,听觉对于生命安全来说太重要了。

Daniel Kish是一位著名的能够“用耳朵看世界”的盲人,自打有记忆起他就失明了,但是他可以用回声定位法知晓甚至详细描述身边的一切,他能不借助任何手杖或导盲犬而独自走路、登山,甚至骑自行车!——原理和蝙蝠的回声定位类似,Daniel用舌头发出短促而尖锐的声音,这些声音碰到物体后反弹回来,他就能知晓周围的情况。他甚至专门创立了公益组织,帮助其他盲人发现自己的潜能,其中就包括教会他们掌握这种独特的回声定位方法。

↑ 正在独自骑车的盲人Daniel Kish, 图来自ripleys.com

其实,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自己还没意识到的感官潜能,如果充分去开发,我们跟自然之间的连接方式、连接程度可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除了盲人以外,对于视力健全的人来说,敏锐的听觉也可以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技能。比如《一平方英寸的寂静》的作者Gordon Hempton,曾经在西雅图的一家自行车快递公司工作,他在遭受多次事故后发现,听觉能够同时处理的信息比视觉要多得多,只有将听觉训练得更敏锐,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。他说:

“当在滚滚车流中骑自行车时,我就是个在‘都市荒野’寻求生存的动物,这片‘荒野’的危险程度超过了我所体验过的任何自然环境,即使亚马逊雨林或是卡拉哈里沙漠的险情也根本比不上这里。”

为了保护自己,他学会了分辨各种不同种类、方向、速度的车辆的声音,以及分辨正常的和无效的车刹声等等。这不只是自行车快递员需要的技能!如果你也经常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在路上奔波,你会知道这样的技能有多重要。

↑ Gordon Hempton, 图来自designingsound.org

发现自然界的变化

很多时候,人们谈论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好不好,都是在用“视觉”去判断,主要是说看到了什么、没看到什么。其实,我们听到的自然会比看到的自然要多很多,关键在于是否充分打开了听觉。

视力容易被各种临近的物体,比如树木、山峰等阻挡。但在很安静的地方,你可以听到远至数十公里外的声音,尽管你根本看不到声源。

凭借声音来探索自然界的变化、作为保育工作的线索,是一个小众但重要的领域。

“声景生态学”的创始人Bernie Krause,自从1968年起就在世界各地记录自然界的声音,并创建了时长超过5000小时的自然录音库,其中至少包含15000种可辨认的生物的声音。但他失望地发现,这些年来他录制过声音的地方当中,有一多半的“声景”都在改变,要么是变得完全寂静,要么就是受到人类的太多干扰,每次他返回原地点录制,都会跟上次有很明显的不同——发出声音的生物数量减少,种类也在减少。

自然声景是一个整体,Bernie说,

“如果我们要更完整地理解自然,我们需要在她‘演奏’的时候去倾听她。我们需要去理解整个系统,而不是仅仅去研究其中被分离出来的个体(人们通常做的是后者)。打个比方,如果你只听一个小提琴手的演奏,你不可能理解整个马勒第八交响曲的华丽。” [3]

将研究声景作为职业只是一小拨人的事,但是,如果每个人都更仔细地聆听自然,比较其中的细微变化,比较不同声音给身心带来的感受,我们是否可能在生活做出一些不一样的选择呢?

《The Soundscape》(声景)一书中有一段话发人深思:

“这个世界的声景就是一首巨大的、永不停歇的乐曲,我们每个人既是观众、也是演员,又是作曲者。我们想要保存什么声音?鼓励什么声音?增加什么声音?当我们知道答案后,那些乏味的或是破坏性的声音将会变得显而易见,我们会知道为什么要去除掉它们。只有先全然地去体会、理解声景,我们才能获得改善声景质量的资源。”

美好的声音就如同健康的食物一般重要

一些关于倾听的小贴士:

我确信好的声音就像安全营养的食物一样,对健康的作用不可替代、也不可缺少。对我来说,如果一天没有听音乐或自然声音,就像一天没吃蔬菜一样的难受。

每天我都习惯在经过小区楼下的花园时特意“竖”起耳朵听鸟鸣,听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,听自己走在凋落的松针上的脚步声……我不再去商业化的演唱会或音乐会,但是每天聆听“自然演奏”的习惯一直保留着,而且这是完全免费的,更不需要赶大老远去坐车。

如果你怀疑“城市里哪有什么自然的声音可以听?”,那么不妨自己试试,在家附近的绿化带或是公园里,可以听到多少种不同的鸟鸣?不同季节、一天中不同时间、不同植被的鸟鸣声有什么不同? 夜幕降临时,杂草丛中是不是能听到“虫虫交响乐”?起风时,不同种类的树叶发出的响声又有什么不同?……

一个讽刺的事实是,有些人喜欢把鸟关在笼子里听ta们唱歌,其实笼养的鸟和自由的鸟的叫声根本就不一样。你是否也倾听、比较过这两者?是否能听到其中不同的情绪表达?别忘了,情绪是可以“传染”的。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,你自己的身心感受有什么不同呢?

流水声,在我看来是最能迅速平静心灵的自然声音,但可惜在城市中,特别是北方城市中特别难找。如果你的住处靠近河湖,或者海边,那一定不要放过多多跟它们相处、对话的机会。当然如果很难找到自然的水声,有一种弥补的方法,是在家里放置简单的流水摆件,“现场版”的流水声总是比电子设备中播放的要好听得多!

音乐是大多人都喜爱的。对我来说,现场演奏远远好过录音,不插电的现场演奏(无麦克风和扩音器)远远好过插电的;而最好的音乐体验,不是被动的聆听,而是主动的创作。可惜,说到音乐创作,大多人会觉得自己“没那个天赋”,其实这只是应试的、追求功利的音乐教育造成的严重误区。演奏乐器和歌唱,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,就像鸟儿天生就会鸣唱一样。回想看看,你小时候是否曾经毫无顾忌地探索过自己的歌喉?是否享受过创造声音带来的快乐?后来又是什么让你不再去寻找这种快乐了?

很多乐器简单易学又不需太多成本,比如竖笛、口弦琴、手鼓、尤克里里等等,而最低成本的“乐器”莫过于自己的歌喉。当演奏乐器或歌唱时,声音并非仅仅从耳朵传入,而是伴随着整个身体的震动,身体作为传导的介质,会让声音的层次更丰富。听坐在你身边的人弹琴,和自己弹琴相比,听到(和感觉到)的声音是明显不同的,对我来说后者能更容易地让人进入平静的状态。试着拔掉耳机、远离屏幕,去发现真正的音乐吧。请不要让“我不会”之类的误会和偏见阻碍你的探索。

↑ 图来自Pixabay

最后想再分享Gordon Hempton的一个观点:尽管我们常常用耳塞、降噪耳机、以及控制噪声的法律去对抗我们不想要的声音,但是,

“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法。因为它们压根没有帮助人们重新连接和倾听大地。但是,大地正在诉说。”

大地究竟在诉说什么?这需要你亲自用倾听去寻找答案。

结尾推荐一些好资源:

  • 中文书籍:《一平方英寸的寂静》、《大自然声景》、《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》

  • 英文书籍:《The Soundscape》(R. Murray Schafer), 《Free Your Voice》(Silvia Nakkach)

  • 鸟类网旗下的“鸟叫声”网站,收集了千余种鸟的叫声:http://sound.niaolei.org.cn

  • 康奈尔大学的Macaulay Library有世界上最大和最古老的野生动物和自然声景档案库:https://www.macaulaylibrary.org

  • Echoes of Nature(自然回音)是一系列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录音。(文中开头的录音就是来自“自然回音”系列,在虾米可以搜索到。)

当然,录音只是一种不得已的补充,或者作为改善城市室内环境的背景音乐。我相信最宝贵、最打动人心的声音,只可能存在于亲身的寻找和创造中。

(待续)

关于作者

海藻,即便生活在城市,也常在树林里做白日梦的孩子。喜欢以简单的方式生活,以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。相信“人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,人就是自然”。

参考资料链接

[1] https://www.mnn.com/health/fitness-well-being/stories/what-sound-therapy

[2] http://asa.scitation.org/doi/abs/10.1121/1.4920363

[3] http://news.nationalgeographic.com/2015/10/151006-nature-sounds-science-animals-music

延伸阅读




有机是一种生活,独立是一种态度,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。
联系我们
media@yogeev.com(合作)farm@yogeev.com(农场)post@yogeev.com(投稿)

多转发,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,关注有机会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